張道陵,初名陵,得道後稱道陵,字輔漢,係張良第八世孫,後漢沛國豐縣人。張道陵生性好學,博採五經,七歲即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漢明帝永平二年(西元五九年)拜江州(今重慶)令,時年二十六歲。因素好黃老之道,又見世風日下,便棄官學道,創立「正一盟威天師道」,俗稱五斗米道,故稱張道陵為祖師。
張道陵先於北邙山修道,後與弟子王長由准至鄱陽,泝流至雲錦山(即今龍虎山)修練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彿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山因以名,時年六十餘歲。
因聞蜀民樸實純厚,易於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於鶴鳴山隱居修道。漢年元年(西元一四二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威盟)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籤或云(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
先時蜀中魔鬼數萬,白晝為肆,擅行疫癘,生民久蒙其害。在降服六天大魔後,張道陵斥其鬼眾與之為誓曰:人主於晝、鬼行於夜、陰陽分別、各有司存,違者正一有法、必加誅戳。於是幽冥異域、人鬼殊途,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冊封「正一天師」。
漢桓帝永壽二年(西元一五六年)九月九日張天師至雲台治,以餘丹及印、劍、都功符籙授子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是日同弟子王長、趙升,於雲台山與夫人雍氏白日飛升,年一百二十三歲。是為道教第一代天師,而為道教正一教主。
唐玄宗天寶七年(西元七四八年)冊贈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西元八八四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西元一一○八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沖玄神化靖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天府四相之一)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資料來源:台南四聯境媽祖樓西元2007年建醮時於廣信府外設置的看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