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人講三四五事
艾瑞斯的博洛閣
宇的格文
宇的攝影集
宇的三兩事...
顯示具有
台南府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南府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7/26
五條港
五 條 港
從西門路至金華路 追尋五條港殘跡
摘自89年中華日報
隨著海岸線西移,原在西門路邊的王宮港、媽祖宮港、關帝港、大井頭、帆寮等舊港,於清中葉以後,西門路至金華路之間發展出繁華的五條港區,這五條港主要的是
佛頭港
、
南勢港
、
南河巷
、
外新港
、
新港墘港
及匯集各港的
安海港
。
》詳情聽說……
水船港
百年前水船港 賣水聞名
中華日報 記者張歸帆
府城民間有句俗語說「
吃下林仔水,沒肥也美
」,意指下林仔的水質甚佳,而且富含礦物 質,可以補身美容。因此,當地有條港道雖未在五條港之列,但是單靠運水外賣即為地方 帶來繁榮,這條港道也因此而稱之為「水船港」。
》詳情聽說……
市仔頭
市 仔 頭
摘自中華日報
市仔頭早年位於大北門城內,是早期北大路的起點,也是北號商旅進城的第一個市集,人聲喧騰,熱鬧繁華,因而被稱之為「市仔頭」。現在中山公園側門附近,公園南路相繼開闢後,市集攤販逐漸散去 ,最後集中在榕樹旁的少數攤販也在光復後被驅離。
》詳情聽說……
2011/07/21
南 廠
南廠四角頭 日據末期已形成
90/05/22 中華日報 記者張歸帆
南廠的轄境曾經一變再變,在此我們先就廣義的南廠境界來看,早期的南廠開發,而將其範圍定在城牆以西,頂太子溝以南,現在的中華西路以東,永華路以北。
明治二十八年(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日本駐台南後發行的台南府迅速測圖,係近一百年來台南第一張最現代化的地圖,是研究台南近一百年市街、環境變化的重要依據。從這張地圖可以清楚的看出,一百零六年前,南廠地區除了前面提到的南廠社、魚行口外,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的住宅,而且水道交錯,並存有二個台江留下來的潟湖。
》詳情聽說……
2011/07/20
帆寮
因帆船聚集成市得名
摘自中華日報
王宮港
、
媽祖宮港
、
關帝港
、
大井頭
同期的五條港中,帆寮是最南邊的一個。早年它只是一個泊船港,港中千船聚集而得名,故址在今民生路一段一五六巷開山宮前,後來發展為五條港之一的
外新港
,仍以泊船為主。
》詳情聽說……
2011/07/19
大港寮
大港寮前身是台江港澳
滄海桑田,先民捕魚發現這塊海埔地,自南縣移民墾荒成今日榮景。
(摘自中華日報)
大港寮仔未聞有港,為何名為「大港」? 耆老錢慶川表示,這是因為該部落居民的祖先在台江內海捕魚,經由港汊意外發現了這片未經開發的海埔地,而以十三隻竹筏移民於此開發成村,而進入此地的港澳被稱為大港,此地遂稱「大港寮」。
》詳情聽說……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