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8

宋江陣

資料來源:台南市安南區海尾朝皇宮

宋江陣 - 源起

(1)源自水滸傳:由宋江攻城武陣繁衍而來,相傳起源於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之一的雲龍公孫勝所創,後人把水滸傳的故事附會上去,也設計了一種以陣式為主,個人為輔的武藝,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的陣式,以便攻城。

(2)源自少林寺:是少林武學的一支,屬於實拳一派,與少林的單套拳、獅陣、劍獅同時流傳下來。另外亦有說法是源於泉州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的蔡玉明宗師創立五祖鶴陽拳,為使祖鶴陽拳發揚光大,蔡宗師除一方面著書立說外,一方面廣招徒弟,精心傳藝,創造以宋氏農民起義領袖為名的宋江陣。

(3)源自戚繼光的「藤牌舞」或「鴛鴦陣」:「藤牌舞」是明代的健舞,原流行於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相傳戚繼光在浙江一帶平定倭患之後,他的許多部署就留在浙江沿海安家落戶,也把平時再部隊裡操演的「藤牌舞」傳到民間去。戚氏《紀效新書》中有關藤牌舞之動作說明,與宋江陣中藤牌之操練極為相似。另一種「鴛鴦陣」陣法。強調二人應成雙成對,像鴛鴦似的不可分離,又強調袍間的勇猛忠義,有如宋江陣,強調「替天行道,忠義兩全」具有相同的意義。


台灣宋江陣 - 源起

(1)源自明鄭軍:學者多認為台灣的宋江陣始於明鄭時代,鄭成功的部屬陳永華為了方便治理台灣,提出了「寓政於教」「寓兵於農」的政策,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而成的陣頭,將「藤牌舞」及「五花操練兵」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蛻變而成的陣頭。另一說是鄭成功進軍台灣之時,許多漳、泉州青年加入鄭成功軍隊,之後這些軍隊屯墾於台灣南部,農閒時就練拳健身,進而團結鄉里,向外彰顯武功。

(2)源自義民旗:清中葉綱紀廢馳,台南府城士民以聯境組織協防治安,仿「營兵」組「義民旗」攘外,仿「巡補」組「冬防巡更隊」安內;迨至乙未之役,皆為日人所禁,台灣士民逐改「義民旗」為「宋江陣」、「巡更隊」,一部分轉化為「八家將」「家將團」。

海尾朝皇宮宋江陣 - 源起

「未曾看過海尾斧、也要聽過海尾鼓」,這是海尾先人所流傳下來,對於海尾朝皇宮宋江陣的一句評語,如此得知海尾朝皇宮宋江陣不但是海尾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海尾民俗文化珍貴之寶,身為大海尾的每一份子,都有責任傳承和保存並發揚光大。海尾朝皇宮宋江陣於民國27年,由地方吳清連、許加再(許海吉之父)、吳丁荐(吳水生之父)所推動創立,古時候海尾位居沿海,當時盜罪集結,海盜橫行鄉里,肆掠劫奪,民間為保護生命及財產安全,而自組民間壯丁自衛隊,是地方上團結的一股強大力量。平時晚上輪流守城,休閒時訓練武術。尤其為防止眾多盜罪之攻擊,有識之士即選拔精壯聰穎之壯丁予以訓練,排演陣法,教以克敵制勝之法,各種陣法其中以八卦陣最為厲害,九宮九儀,變化無窮,如盜匪誤入其陣法中,則必死無疑,而宋江陣則為當時作為訓練壯丁之陣法。

海尾朝皇宮宋江陣歷經數十年,直至民國八十八年元月,海尾朝皇宮管理委員會由吳進池先生接任主任委員後,宋江陣由管理委員楊丁興先生擔任領隊,由吳選賢先生擔任隊長,於民國八十九年二月至九十一年四月特聘任台南市國術名師蔡火炎先生擔任總教授,於民國九十二年二月起聘任蔡信雄先生擔任拳術教練,在這期間出陣於民國八十九年本宮保生大帝遶境大典、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台南市政府邀請至市府廣場表演、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參加台南市端午節龍舟綵街遊行、民國九十二年本宮保生大帝繞境大典與正統土城鹿耳門聖母廟香醮,民國九十四年起朝皇宮宋江陣重新改組,宋江陣領隊由管理委員會主任吳進池先生兼任、聘任熱心地方人士吳文祥先生與吳正隆先生擔任館東、聘任宋江老前輩謝天祈先生擔任總教練、聘任宋江前輩許海吉先生擔任營譽教授、聘任蔡信雄先生擔任國術教授,聘任資深宋江隊員鄭明傳先生擔任助理教練,隊長由資深宋江隊員吳建德先生擔任、副隊長由吳國真先生、吳皆本先生、吳水龍先生擔任、總務由地方熱心人士吳森原先生擔任,宋江陣改組後在全體人員團結合作之下,展現發揮海尾朝皇宮宋江陣特色於九十四年三月參與鹿耳門天后宮開基媽出巡非常成功完成任務,繼於四月份護駕本宮保生大帝前往台南良皇宮祖廟謁祖。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之宗教信仰,亦是不可缺乏之藝陣,在廟會及民俗活動展演中,到處深受到民眾掌聲和歡迎,充份發輝宋江陣中那動作敏捷、團結一致和力與美,突顯出傳統民俗藝術宋江陣的特色。

宋江陣的祖師爺 - 田都元帥

宋江陣祭拜的祖師爺大多是田都元帥,俗稱「相公爺」或「宋江爺」。相傳田都元帥是泉州南安市羅東鎮坑口坑人原名叫雷海青,是唐玄宗時宮庭裡著名的樂師,掌管翰林院梨園子弟。"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陷兩京,在凝碧池設宴慶功,命所捉獲的教坊梨園子弟及樂官三百多人,奏樂助興。樂聲始動,雷海青潸然淚下,群丑出刃相迫,海青放聲痛器,並用手中琵琶猛擊安祿中,滿場驚嘩。雷海青不幸被叛賊殺害,其屍骨由福建鄉親收骨,運回南安坑口鄉埋葬。傳說郭子儀收復長安之戰,雷海青神靈也來助戰,戰場上有人看見"雷"字戰旗,不過"雷"字上半部被煙霧遮住,僅現田字,故封為田都元帥。

戲神是戲班的祖師爺,甚多戲種都奉祀"田都元帥"為守護神,高甲戲自不例外。高甲戲源於清代中葉,最初是在喜慶的節日,由村民們裝扮梁山泊英雄人物,配以鑼鼓和民間小調,參加遊行,或就地表演一段簡短的故事配上各種武打技藝,重稱之為"宋江仔",隨後才出現小孩扮演宋江故事的業餘戲班,後來逐漸為成年人扮演的專業戲班所代替,民間稱為"宋江戲"。

"宋江戲"與"合興戲"互相吸收融化統一並日趨成型為今日的高甲戲。宋江陣模仿自宋江戲,宋江戲又演變為高甲戲,似乎宋江陣與高甲戲是隸屬同源的兄弟關係,各戲種既以田都元師為守護神,宋江陣自然也就以田都元帥為守護神了。此外,各戲班經常流動演出,都沒有專門放置戲神牌位的神龕、香爐、羅帳的戲箱,每到一處演出,便將田元帥神位安掛在後台正中處,日夜香火奉祀。此所以宋江陣出陣演出,遇戲班表演皆要趨前行"祭禮"的原因,而戲班也要回敬,相互禮貌一番。


宋江陣的組成

原始的宋江陣相傳由一百零八人組成,以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然而今日真正的宋江陣組成卻沒有一百零八人的隊伍。這是因為宋江陣師傅認為一百零八人為不祥之陣,可能因為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皆死於非命,名間相信死於非命者終成厲鬼,它們反叛朝廷,無法接受敕封,遂成為陽間作祟的幽魂,若硬組成,必有傷亡,又台灣光復,社會型態改變,鄉間青年紛紛負笈在外求學、謀生,宋江陣的演練就顯得困難,別說一百零八人的大陣組合不易,就是七十二人的陣仗有不易組成,因此一般民間以三十六人組成的最為普遍。隨著時空的變遷,宋江陣所持的兵器,也有明顯的改變,不如過去的一百零人種兵器那樣完整了,陣容中有相同的兵器數把,海尾朝皇宮宋江陣現有的兵器有頭旗(烈火旗)、雙斧、盾牌、齊眉棍、撻刀、耙、鉤、官刀、雙刀、雙鑑、傘等。

宋江陣的特別禁忌

(1)宋江陣不可扮齊108人

原始的宋江陣相傳由一百零八人組成,分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以喻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不過台灣並沒有一百零八人式的宋江陣;不是三十六、五十,便是七十二人成陣。民間認為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皆死於非命,因此一百零八人為不祥之陣,若硬組成,必有人會喪命或受傷。阮昌銳則認為:「扮是一百零八人就是團圓,而團圓往往就是結束了。」除了忌諱的心理,學者也認為:「以從前的村莊規模來看,是不太可能湊上一百零個壯青。」而陣式過大,不但不易操練,也容易生事,因此便取三十六天罡或是七十二地煞之數來排陣。

(2)兵器要安符咒

在兵器上安符咒,是求神保佑武器不傷人,操演時才能確保平安,這可能是因為安上符咒後,表演者操持起來心態就嚴肅些,自然也就少傷害傳出了。

(3)擺陣或圍圈時外人不可進入或穿越

幾乎所有的宋江陣在排演或圍圈時,都有禁止外人進入或穿越的限制。圍圈時一般只有師傅或執事人員在內指揮督導,閒雜人等則禁止進入,這主要是外人進入不僅妨礙隊伍進行,更易被兵器所傷。

(4)動物,如貓、狗等也禁入內,喪事者、女人更被禁止

早期宋江陣禁止女人碰觸,尤其是月事中的婦女更被嚴禁碰觸,這些禁忌與中國傳統宗教的禁忌都一樣,不過現在已經不太忌諱女生接觸宋江陣了,有些地區還出現純女生的宋江陣。

(5)陣列不能有五列陣式

排演陣列時,不能有五列陣式。相傳搶時宋江每以武列陣式出戰,均一無所獲,係「五」乃「無」之諧音,故不用五列陣式。

(6)深刀巷只能神號進入

深刀巷為迎接神明所排之陣,故除神轎、官將、乩童可從中間進入,其他如武陣、文陣、家將、閒雜之人等不得從中間進入,遇不得進入深刀巷隊伍時隊伍則斧陣向旗陣靠攏,讓其進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